你的位置: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 协会 >> 协会动态 >> 详细内容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打印 来源: 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发布者:ZJAIA
  浏览824次 时间:2019年3月22日 20:44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浙江省经信厅技术创新处长李永伟在省仪协换届暨智能制造研讨大会上的讲话稿


       很高兴参加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换届大会暨智能制造论坛,祝愿协会换届顺利并希望在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领导下,全省仪器仪表行业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行稳致远,再创辉煌。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省面上智能制造工作向各位企业家作个汇报交流。

一、准确把握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兴起,全球经济大变革大调整,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动力已发生深刻变化,正处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一是要深刻理解世界产业变革的新态势。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不断加深,全球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蓬勃发展,能制造日益成为新兴技术创新应用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制造业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系统性变革。例如:人工智能在产品、生产、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加速渗透,推动制造企业加速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服务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再比如:3D打印技术在产品的开发设计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小批量复杂结构的零部件已经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扑面而来,作为一次全方位变革,它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智能制造作为这场变革的重要标志,业已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竟逐的焦点。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发展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内容的先进制造业,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二是要清醒认识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规模快速扩大,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大而不强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制造业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效率,还是投资回报率、全要素生产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从微观层面看,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不高,难以有效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求的变化,特别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产品品质、性能和安全的要求。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三大失衡”矛盾中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破”与“立”上同时发力,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两方面齐头并进。

       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从设计、研发、生产、管理到服务的全价值链优化提升,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的需求,带动制造业供给体系整体质量效益的提升。

       三是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同制造业的结合,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握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以创新促增长、促转型,积极投身智能制造、互联网+、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带来的创新发展浪潮,努力领风气之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汇集社会资源,集合多方力量,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促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我省推进智能制造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在制造强国建设战略指引下,我省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互联网+制造业”为新手段,拓展“智能+”,全面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共识凝聚、推进加快、质效初显、动力强劲的态势,成为引领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约为2.3万亿左右,占GDP近四成。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102.5,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数量7.1万台,居全国前列,我省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近60%,机联网率40%左右。“云上浙江”建设如火如茶,累计已“上云”企业达到30万家。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全国首个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和唯一“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助力推动下,企业和地方推进智能制造的动力不断增强、活力不断激发、政策不断聚焦,智能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积极效应日益显现,近年来,我省工业全员劳动生产效率年均增长89以上,产品质量持续提升,节能降耗进展显著,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智能制造为主的转型升级组合拳为企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技术红利和转型成效。 

       我省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注重强化规划引领、试点示范、平台服务、政策联动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四个强化”的推进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工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必然途径。为切实践行好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决策部署,我省省级层面及大多数设区市和有关工业强县均制定出台了推进智能制造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攻方向、支持政策和机制保障,浙江制造业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去年,为加快推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又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智能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年)》《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几年全省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工作举措。

       二是强化试点示范。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医药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行业中选择骨干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车间、工厂建设,重点培育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2015-2018,浙江省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全省共入选并实施36项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及综合标准化项目,25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累计获得国家扶持资金6.2亿元,居全国前列。(工信部五大模式共遴选出305IM示范试点项目项目,改造前后对比,效率37.6%,最高3倍;能效16%,最高1.25倍,运营成本-21.2%,研制周期-30.8%,不良率-25.6%。从行业看,石化行业企业生产数据自动化收集率90%,劳动效率提20%,家电行业智能家电市场规模增速超过25%,服装行业面向个人的消费量增速超过30%。

       三是强化平台服务。我省全国领先建立健全智能制造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机制。2017年成立了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聚焦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好、中小企业多、集群化程度高的重点县市区,开展专家精准、专业的指导服务。目前已组成16个专家团队计120余名专家,对16个重点县市区或产业集聚区开展面对面个性化的指导,取得积极成效。去年,专家委员会成功培育了在块状经济与中小企业中推行“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新昌模式”正在向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广,“数字化制造、平台化服务”的“新昌模式”。“新昌模式”正在向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广,也得到工信部领导重视并予积极推广。去年年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的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经验交流会上,我厅做了“聚力聚焦探索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的浙江实践”的典型交流发言,重点介绍了我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推进我省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体会。

       四是强化政策联动。全省各地都出台了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和智能工厂建设的激励政策。如温州对列入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分别给予项目投资额30%、25%的奖励。浙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针对智能制造项目的融资需求,创新机制,开展“融资、融物、融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制造金融服务试点工作,助力实体经济转型提升。2016年,浙商银行与浙江省经信委就推进智能制造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出政、企、银、技四方共同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服务模式。三年来,浙商银行已累计为省内700多家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提供融资900亿元。

       总结过去几年的实践,我们聚焦制造的关键环节,注重试点先行,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注重标准引领,解决技术融合难题;注重创新迭代,探索系统解决方案;注重复制推广,加快面上整体提升。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错,取得了较好成绩,有效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但在推进IM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发认识和发现,当前,我们仍尚未形成较完善的智能制造生态环境,智能制造软件自主化不够,如:ERP\SCM等经营管理类软件国外占60%以上市场,MES等生产管理类软件国内厂商为多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能力不够,CAE/PLM等研发设计类软件,国外占据市场大头;高端装备供给能力低下,据统计国内市场90%的高档数控系统与高性能传感器、85%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80%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90%的工业机器人、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支撑服务平台薄弱,中小企业智能制造推进(技人资制约、基础薄弱、参与度低,可借鉴方案少,融资难选等)以及中高端人才培养不足,如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人才储备不足缺口大,有智能制造基础的技工缺乏,操控关键设备一线人员不足,企业出现结构性用人荒等方面,亟待赶超和完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从实际出发,分层分类指导推广试点经验,通过更多“点”上突破,带动行业区域实现“线面”整体提升。

三、全力以赴推动智能制造再上新台阶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不仅有利于优化提升产业链、价值链,而且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下一步,我省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新模式,打造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重点有四方面打算:

       一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针对实施智能制造所需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瓶颈,通过高端智能装备首台套、短板装备突破等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加快研制一批自主化的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工业软件。力争在5年内突破500项首台套智能技术装备,建设20家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00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软件等新兴领域及轻纺、装备、材料等传统优势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短板装备。
    
       二是深化一批示范试点,带动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针对大中小不同层次的企业树立示范和典型项目,鼓励企业与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软件供应商联合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抓住技改这个抓手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从材料、零部件、整机、成套装备到产线的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专注于核心基础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技术改造,发挥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中小企业聚焦关键环节,抓住见效快的项目先行示范和突破,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促进大批企业智能化转型。力争在5年内实施500个智能化改造示范项目,建设100个“智能工厂”在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领域各培育200家示范企业,推动50万家企业上云,培育400家上云标杆企业,打造母“1+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3000家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示范企业。

       三是创建一批服务平台。通过组织供需对接、分类引导转型、强化政策支持等手段,加快培育一批在各细分行业具有引领性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系统解决方案的供给能力;搭建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检测认证、咨询诊断、技术转移、资源对接和市场推广等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技术门槛和成本。

       四是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人才;积极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工程创新与训练中心,加快培养适应我省未来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浙江省经信厅技术创新处
李永伟
2019年3月22日

TAG: 经信厅 领导讲话 智能制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