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省

打印 来源: 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发布者:ZJAIA
  浏览1081次 时间:2012年6月05日 14:03

       3月15日,省政府召开工业强省建设工作动员视频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夏宝龙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努力走出一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省的新路子。动员大家为建设工业强省作出努力。
  
       同时,《浙江工业强省“十二五”规划》发布。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
  
       “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强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战略意义的产业基地,着力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切实推动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迈进,努力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规划》提出实施的十大重点任务:

       培育跨省跨国企业集团
  
       发挥大企业在推进工业强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建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的“五型企业”,突出发展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集成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总部型企业,培育浙江的跨省、跨国大集团,进一步提高我省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和市场控制能力。
  
       力争三年培育60家以上总部型企业、新增驰名商标20件、新上市20家以上龙头骨干企业,使高新技术企业在龙头骨干企业中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培育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导,与中小企业建立紧密、稳定型的产业示范联盟20个以上。
  
       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培育跨省企业集团。
  
       支持和鼓励龙头骨干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原材料基地、研发基地、制造基地、运营中心和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的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市场渠道和高端人才,加快向跨国企业集团发展。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鼓励企业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实施“双十计划”,突破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
  
       紧密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集中力量发展一批企业研究院,积极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
  
       制定重大产业技术进步路线图,重点突破科技重大专项、我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关键与瓶颈技术,研究实施产业技术需求重点与科技创新重点“双重点协同跨越工程”,探索建立企业研究院等有实力的企业研发机构牵头承担政府重大科技专项的制度。
  
       大力支持产业技术联盟建设,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参与企业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的激励导向机制建设,探索建立有利于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围绕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主体推进为路径,以标准规范试点为准绳,以技术和制度为保障,以全覆盖、高水平的网络支撑为基础,以共建共享为原则,紧抓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集聚要素资源,充分发挥部省“3+X”试点指导服务模式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上下联动,深入推进我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开展“智慧浙江”建设开好头、铺好路。
  
       以试点示范、逐步推广为途径,切实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区域、行业、企业等层面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产品升级、企业发展、产业提升、公共服务外包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巨大作用,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推进工业强市强县强镇强区建设
  
       以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为基础,针对设区市、工业大县(市、区)、工业大镇、重点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或集聚区,全面开展工业强市、强县(市、区)、强镇和强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化工厂、都市型工业和新型工业化新城区、新型工业卫星城市、新型工业强镇。以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工业大县(市、区)及其他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区)为基础,择优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工业大县(市、区)向工业强县(市、区)转型升级试点。以全省27个小城市试点镇和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大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强镇建设。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等各类园区、集聚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强区建设。
  
       建立工业强县(市、区)、工业强镇、工业强区的评价考核机制,发挥在转型升级中的领跑和示范作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成工业强县(市、区)20个左右,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的工业强镇60个以上(其中超1000亿元的3~5个),工业强区100个左右。以全省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为重点,加快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择优选择一批重点产业,加强龙头带动型的重点示范产业链(产业联盟)培育,加快形成一批以优势龙头企业为依托,示范效应强、紧密型、稳定型的产业链联盟。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培育工程”,推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以大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为特征,“十二五”期间着重培育1000家左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
  
       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技术产业化、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和标准化建设等环节,每年着重实施100个左右的重点项目。其中,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0个左右,重大产业化项目60个左右,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应用示范项目10个左右。
  
       选择产业基础比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以政府为主导、重点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等力量,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十二五”期间着重推进建设10个左右有国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加强工业有效投资
  
       建立健全投资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投资服务,切实优化工业投资环境。
  
       加快引进跨国公司、中央直属企业和其他省外知名企业来浙投资;全面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引导省外浙商回归投资。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投资,对人才、科技创新和劳动者技能培训的开发性投资,对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购买技术、引进研发团队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性投资,对替代低素质劳动力的技改性投资,对建设总部基地、创新基地、新兴产业基地等平台性投资,对购买品牌、购并企业、建设营销网络等购并重组性投资,推动工业投资结构优化。
  
       每年组织实施1000个左右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省级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建立全省技术改造项目库,定期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

       提高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开展“节能十大工程”,全面开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工作,探索建立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体制机制,完善“积极优化用能、全面节约用能、淘汰落后用能、调控新增用能、扩展清洁用能、保障民生用能”的节能工作机制。
  
       以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动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五年节约能源1000万吨标准煤。
  
       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节能新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应用,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继续实施工业循环经济“733”示范工程,开展工业循环经济试点,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
  
       健全清洁生产审核及项目补助制度,加快推进农业、服务业、矿山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十二五”期间完成300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以冶炼、造纸、印染、水泥、制革、化工、化纤、电镀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污染排放高、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差、集中治理难的产业基地为重点,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的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一批不具有能源资源利用优势、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相对落后产能,推动一批我省不具备能源资源优势、但属产业链必需且仍有发展空间的产能与省外开展合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体系、标准认定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加强中小微企业培育提升
  
       围绕强服务、抓融资、拓市场、促转型,以创新型、创业型、就业型的小微企业为重点,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盈利难、提升发展难、成功创业难等问题,着力推动中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创新发展和集约发展,促进我省中小微企业再创新优势。围绕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化水平高、产品特色明显、协作配套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创业,促进我省各类社会资本与各种科技成果和创业人才对接,不断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全省中小微企业中的比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重大人才工程、重大人才发展平台为抓手,以人才政策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在培育创新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上下功夫。优先推进企业人才开发,进一步消除企业人才成长、引进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和推动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力争“十二五”期间企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翻番,到“十二五”末达到32万人·年。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企业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力争到“十二五”期末,高技能人才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重提高一倍以上。

       《规划》还提出了若干条保障措施。


TAG: 浙江 工业强省 转型升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