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 会员中心 >> 会员之声 >> 详细内容

《在浙大写生》——张钟

打印 来源: 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发布者:ZJAIA
  浏览1076次 时间:2014年5月26日 11:02
《在浙大写生》
——  宁波舜阳电测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 钟

      我在浙江大学(远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习已近尾声,可我还不熟悉浙大的校园与环境(因为是远程学习,平时就不用到学校来),对我来讲似乎会留下很多遗憾,毕竟我是由于热爱浙大而考入浙大远程本专业的。我想,加深对求读学校的了解、兼蓄学校在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成果,同样是我学习的内容之一。因此,趁着2013年五一假期前后的休息日我相对空闲,我几次来到了浙大,实地参观学习和展开写生。

      4月19日下午16:00,参加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年会一结束,我手持新速写本,赶赴浙大玉泉校区,准备画一幅酝酿多时的场景速写。

      站在校门斜对面、介绍竺可桢校长率领浙大人因抗日西迁流亡办学前行的场景浮雕前,我远晀校门:周末的黄昏从校内走出的人流很大,面对门前密集穿行的车辆,师生们靜等绿灯,秩序井然。我索性在此画起了全景速写,来展示我们森林浙大的校园环境。


玉泉校区——校门口


      记得1981年春,还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我,为做Basic语言实验,第一次来浙大,也是从这里进去,只是当年的门楼比较小,进出的人流和车辆也少些。三十二年过去,连我学习上感受也有很大不同了:作为一名电测量技术的实践者和企业管理者,我再读浙大远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想法也不一样了。因为我曾多次放弃更为宏观的管理学习机会,为的是学习浙大的不骛虚声、不求虚名。决心在计算机专业学科上寻找测量仪器和软件平台深入开发、管理提升的空间;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上寻求新突破,实践浙大的求是与创新。依靠远程学院和所在学习中心的支持,我一路走来,克服未曾想像得到的困难,逐步实现着一个个梦想。如今,我已递交了结合自己开发工作密切的毕业论文,也看到了我能与年龄小我一半的同学一样如期完成学业的前景,我应该可以自我宽慰了。因此,今天的我正手持画笔,饱含着对母校深深的感情,用力书写奋进、创新中的浙大,用劲描绘求是、探索的师生。

      4月29日,我再次来到杭州。下午雨刚停,姐夫开车送我到浙大华家池校区南校门口,我第一次踏入华家池校区。我知道这里还是我们浙大远程教育学院所在地,我们的教学管理老师就在这里办公,我也很想看看学院的环境。由于校区较大,虽然天已放晴但光线还是较暗,我转悠了半小时多,还没跑遍各教学区,连自己在读的远程学院大楼也没有找到。至于画画,因树林茂密,主楼和许多教学楼就在树丛中,要画一幅主楼是不大可能的了。而天已黄昏,我几乎感到今天是画不成了。可我走到华家池南部的一院落前,顿时眼睛一亮:这里还有能入画的园景呢,马上行动!我迅速拿出绘画工具,快速走笔,紧张描绘。尽管天色渐暗,而我心中的石头却在慢慢落地,至18:00,我完成了还算精致的浙大华家池花圃速写,高兴地步出本校门。


华家池校区——花圃

      第二天,我又来到玉泉校区,入校参观并准备适时写生。我前往信电系走去,路过一山丘,细雨中良好的植被、苍翠的树林使我眼睛亮堂了许多。我远眺前方,那里分别是浙大高分子系和信电系的两幢教学和科研大楼。记得在“2006年余姚百家企业进浙大”项目对接活动中我曾访问过信电系(那时叫信电学院,当时的项目对接活动是由我们浙大褚健副校长主持,潘云鹤校长致辞,那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玉泉校区——浙大高分子系与信电系两幢教学科研楼

      由于建筑楼高大,无法走近描绘,我撑着雨伞以远眺的方式速写记录《浙大高分子系与信电系两幢教学科研楼》。

      我还来到永谦教学大楼,但因视角选择不够理想,画作未能如意完成。

      我知道,玉泉校区的浙大工控楼,内还有我省仪器仪表行业理事会办公机构呢。

      我欣然来到曹光彪教学楼,这里可是我们浙大计算机与科学技术学院所在地,教授我专业课的多位任课老师,应是在这里办公、从事科研的吧。面对玉泉校区单体最大的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我却无能力作全景描绘,因为景深很宽,我退不下去,除非我登上周边高楼并找到合适的视角。

      从邵逸夫体育馆、体育场前走过,我眺望雄伟的图书馆大楼,拍下学生们在老校长竺可桢铜像前的留念照,领略绿地广场茂密的树林和宽阔的草坪,心情舒畅。

      下午我抵达紫金港校区,搜寻可以速写的场景。一路观察,深感紫金港校区是现代浙大最好的体现了。月牙楼内的浙大校史馆,馆内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实物模型为我们展示了几代浙大人为振兴中华、科教兴国作出的重大贡献;波光   的紫金港水面映衬着   高的教学办公大楼仿佛使我感到已来到了仙境。

      漫歩在校园里,我望见浙大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大楼,我审视着它那与众不同的建筑外观。还想起来:往里走应是浙大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因为我曾在2010年5月陪美国学者访问过那里,有印象。我决定在大楼外画上一张。经过近40分钟的努力,我完成了《浙大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场景速写,期间,我还与几位路过观看的建筑学专业师妹们聊起了学院的建筑写生课。


紫金港校区——浙大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我最亲近的表叔是1964届浙大光仪系研究生,他多次向我推荐去之江校区参观、速写,他曾在那里学习工作多年,感情深厚;教授我英语的李老师也强烈建议我去那里写生。因此,我5月11日慕名来到了浙大之江校区(曾称浙大三分部),参观这里有浓厚文化积淀的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之江大学旧址,人文浙大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一改前些天降雨不断的天气,那天是万里晴空,11:30我抵达之江校区,首先选取鐘楼作为写生对象。因这里的建筑高低错落,散置在山林之中,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适宜的光线和绿荫为我完成速写创造了条件。
钟楼南面是陡峻的山坡,石阶直通红砖清水外墙的拱门过厅。线条简饰。钟塔三层,局部四层。类似哥特式教堂无限伸向天空的欲望,我在它的东侧描绘其胜景,当悠扬的鐘声提醒我时间已到了13:30时,我的写生稿《鐘楼》也告完成,此时的我才记起自己腹中饥饥。


之江校区·之江大学旧址——鐘楼

      稍息进餐后,我拾阶而上,来到了著名的小礼堂,它又称之江大学都克堂,又名礼拜堂、育英堂。1919年1月建成,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建筑面积439平方米。至今已有94年的历史了。据了解当年它由美国新泽西州都克家族捐资兴建,是教会大学的象征。从他西洋民宅的风情,沉稳的格调看,仍然显出不一般的品质。

      我知道,下红房曾是之江大学创建人之一司徒雷登的住所,我早就想去探个究竟。当我从从小礼堂东侧爬到了上红房、下红房后,看到下红房如今是无人居住,尽管雕梁建筑品味不低,可惜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上红房外门紧锁。仰望着上下红房,我无法找到合适的视角来描绘这两幢红色建筑,因为参天大树已将上下红房围的严严实实,我暂时没有办法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这两幢十分出名的建筑了。

      我回落到小礼堂边,开始速写这里的景区。一改我在在玉泉、紫金港校区速写时鲜有关注的现象,在这里,不时有人路过而驻足观看、与我攀谈、合影。就象本人在日本、韩国、美国写生时有过往行人驻足旁观与我打招呼一样,同样在促进我认真完成习作。我向过路行人展示、介绍了前面已完成的几页浙大校区速写稿,切磋技法,大家友善互动,艺术情趣浓浓。


之江校区·之江大学旧址——小礼堂

      参天大树映衬着的鐘楼和小礼堂很有神韵,画成钢笔速写后的效果不错。由于它们十分精致,为了能准确刻画这么好的历史文化遗存,反映出时代风貌和岁月蹉跎,加上透视结构的严谨需要和突出画面景物的对比关系,我只能画得比往常要细,毎幅画均花近两个小时才画完,画成了钢笔风景画。

      我跑了浙大多个校区,就是之江校区,保存着我们浙江最早的高等学堂历史的真实景色。

      作为业余速写创作,我清楚自己有限的到位率。可我想表达的却是我们学校在继承与发扬、求是与创新上的精神与面貌,与更多的学子一起感受我们浙大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分享浙大的荣誉。因此我所记录的不仅仅是充满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浙大,还浸润着自己对母校的感情,更包含了上续写新人生的心情,我将与全体浙大人同行。
   
  
      (2011春)浙江大学(远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本)学生    张钟


2013.05.12第一稿2013.05.22修改

      【后记】由于业余在读浙大远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我只能暂停同样喜欢、并且以前从未间断过的业余绘画活动。而今,我学业即将完成,描绘我深爱着的浙大园景的愿望日渐强烈。于是我就挤时间多次来到学校,提笔描绘母校的景色,以钢笔速写的方式体现森林浙大、现代浙大和人文浙大的博大和精深。特此后记,不到之处,敬请指教。

张 钟
                                        

      对于大学如何将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李岚清认为,大学要建五个与文化艺术相关的社团,即书画社团、篆刻社团、桥牌社团、音乐社团以及文学戏曲社团,才能全方位的传承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也将靠大学培养出来的青年学子们来提升。5月2日,李岚清一行来到浙江大学,与浙大艺术系的师生代表就“如何保护中华文化”等主题进行了座谈。李岚清说,大学作为文化的高地,应该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更要彰显文化艺术的力量。而要保卫中华文化,首先就是要保卫汉字。李岚清认为,浙大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在文化技术方面也不容小觑,希望浙大能成为文化艺术创新方面的火车头。


TAG: 会员风采 张钟
上一篇 下一篇